
94年进入孝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广告学专业学习,97年开始自己的广告新人生涯,有幸在16年的广告生活中尝遍各色酸甜苦辣。
曾出任Draft FCB博达大桥广告有限公司(隶属IPG集团)创意总监、BBDO天联广告公司(隶属奥美尼康集团)创意总监、Lintas灵狮广告有限公司创意总监。现任Americo联美广告有限公司董事。
我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人,在我学习广告学的第一天开始,我就知道广告只是自己接触世界的一道桥。从94年入学开始我就踏上了这座桥,世界在桥的另一端。
在文章的开头借用了奥格威的书名,不是抄袭也不是哗众取宠,这个小小的举动浓缩了这16年来对广告营销的理解“借力”。现在的营销环境已经不是94年那个时候的中国广告业发展初期,现在的中国,在沟通、传播、创新等方面远远的走在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前面,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借力”。大量成熟或不成熟的思想、技术、创意在中国被应用被检验,最终得到完善并超越了原型。
在这16年的广告生活中,利用广告初探广泛的市场,曾经服务了日化、数码、家电、汽车、房产、食品、医疗等大产业中的众多品牌,包括奔驰、中国移动、爱立信、索尼、奥迪、强生、欧莱雅、卡夫、新天地、庄臣、家乐福等。并总结出CCCM市场分析理论,为大量新入行者提供一个简易掌握的市场工具。
我不是一个奖项爱好者(在北京上海有大量的广告创意人热衷于国内外各大奖项),但也曾经问鼎莫比、纽约、伦敦、龙呤榜、华文时报、ONESHOW等中外大奖。
广告,是一条不归路,这是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行业(在写这篇自白前三天,我只睡了6个小时,参加了中国某大型车企的广告、会展年度招标项目)。爱,这是一个充满创意、挑战的行业,你要用短暂的时间吸收大量的知识,当你面对各行业的专家的时候,你也要是一个专家。恨,因为这是一个学无止境的行业,你只能不断冲刺在行业的前沿才能保证你具备一流的能力。“痛并快乐着”是大多广告人对自身的高度总结。
现在的我,开始尝试新的跨越,移动互联网、影视等行业,将所有的市场知识融汇到新的领域中,原有的知识、经验得到了很好的应用。知识不是死的,活用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