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专业简介
艺术与科技微专业立足数字时代前沿,依托学校新文科与新工科交叉融合优势,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媒介与传统艺术的创新结合,培养兼具艺术审美与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涵盖艺术表达、AIGC技术、非遗文化数字化、跨媒介创作等核心内容,通过“理论+实践+项目驱动”模式,强化学生跨界整合能力,服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数字艺术设计等领域的人才需求。
二、培养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艺术审美理论、数字媒介技术及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基础知识;理解跨学科创作方法,包括AI辅助设计、非遗数字化转化及疗愈艺术的理论框架;熟悉数字艺术行业发展趋势及技术应用场景。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数字工具,如AIGC进行艺术创作与设计表达;具备A1与传统手工艺协同创新的实践能力,完成从概念到成品的完整项目流程;通过团队协作完成“数字创意工坊”“综合创新与实践”等综合项目,提升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
素养目标:培养科技伦理意识,在AI艺术创作中尊重版权与文化多样性;强化创新思维与批判性审美能力,适应快速迭代的数字艺术行业需求;提升文化传承责任感,探索非遗技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可持续应用。
三、师资力量
专业由博士团队、资深教师、企业导师构建,基本上都是双师双能型教师,并被孝感高新区创新创业聘为导师。具有5年以上教学和行业经验,熟练使用三维软件,并持续开展人机交互、人工智能设计等新技术培训。
本微专业与湖北卓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深度产教融合,应届毕业时可获得优先进入湖北卓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其它生态伙伴企业实习与就业机会。
四、课程设置
本专业构建了“基础理论-技术应用-综合创新”三层递进的课程体系,总学分16分,实践课程占比达60%。课程设置突出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采用“作品+文档+答辩”的多元考核方式,重点考察学生的技术实现能力、艺术表现力和商业思维,培养适应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五、教学安排
艺术与科技微专业共 7 门课,教学安排一般为1-2学年(2-4个学期),课程全部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结课,考试时间会综合考虑,一般不会与其他课程冲突。
六、缴纳学费
每学分100元,总计1600元(不含材料费),由学校财务处统一收取。
七、学制、成绩及证书
艺术与科技微专业学制为二年。按照微专业培养方案修读完成所有课程,并通过考核,取得相应学分,可获得湖北工程学院微专业证书(微专业证书非国家统一的电子注册学历证书,不授予学位);所获学分可申请认定为相应类别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
八、招生对象及要求
本校大二大三学生(主修专业不限,专业成绩良好且学有余力,对艺术与科技交叉领域有浓厚兴趣。)
九、班级管理
为选修微专业的学生配备班主任和学业导师,全程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
十、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老师、周老师
联系电话:18502702340、15207291650
咨询地点:美术与设计学院办公室422
QQ咨询群:7052067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