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订2026版环境设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优化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湖北工程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于2025年10月23日,组织骨干教师团队赴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开展专题调研交流。调研活动由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周玲带队,环境设计系专业首席张胜全、专业系主任王宏林参加了此次调研活动。
此次调研主要任务是围绕环境设计专业在新形势下的转型与发展、AI智能与专业融合、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等五大核心问题展开深度的交流。
本次调研活动在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办公室进行,由艺术与设计设计学院副院长郑杨硕主持,环境设计系主任王刚、环境设计专业首席刘杰成、教学办公室主任杨霄等专家针对我们环境设计专业的现阶段面临的形势及人才培养方案相关问题做了充分的发言,为我们的专业发展建言献策。

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领导班子座谈交流现场
一、把握发展方向,合理定位目标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专家教授在发言中结合他们专业建设的特点,指出当前的大环境是国家强调消费升级,目前全国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都在积极把AI人工智能、城市更新、数字文旅、美丽乡村、智慧城市,参数化设计等内容纳入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找到自己学院的优势学科,做到艺科结合。因此,我们在具体专业课程中,尝试把AI引入课堂,用AI赋能设计。
二、立足课程建设,向多科学发展
专家指出,环境设计的专业课要打破课程与专业的壁垒,不能求多求全。以问题为导向,做到多个课程保持相互关联,形成课程群,更有利于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能力。在大一期间的课程设置方面,现在比较注重大类培养,就是将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打通。新文科的一个特点就是产业变革交叉融合,让学生具有更综合的能力去应对时代变化。
三、注重实践课程质量,合理安排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实践教学从大二到大四的课程中都有体现,如写生,采风,设计调研,专业实习等,大二可以安排一定的企业见习内容。所有实践类课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有利于把控实践课的质量。在专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方面,一般是安排在大学第四学年,没有安排其他课程,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完成。
通过此次调研,加深了我们学院与省内重点高校的联系,拓展了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思路,为我们制定2026版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调研结束后,环境设计系将组织专业教师交流调研成果,结合我校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本院环境设计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