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湖北工程学院微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美术与设计学院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0月11日上午,我院“艺术与科技”微专业建设推进会在美术楼421会议室召开。会议由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助理周玲主持,院长杨剑君、视觉传达系主任胡波、任课教师陈倩、吴淑君、王婷、李泉,微专业教学秘书田宇,以及喜马拉雅铂泰增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监王轲、湖北卓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守彪(线上)同步参会。

会议围绕“艺术与科技”微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实施与跨学科融合路径展开深入研讨。院长助理周玲首先汇报了微专业的建设进展,系统介绍了七门课程的设置思路与教学安排。该微专业课程体系涵盖“基础理论—技术应用—综合创新”三个层次,注重艺术与科技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与实践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AI艺术审美能力及表达训练》、《跨媒介材料实验》、《AIGC与数字艺术设计》、《AI手工协同设计与制作》、《非遗手作疗愈实践》、《数字创意工坊》及《综合创新与实践》等。课程内容融合AI技术、数字艺术、传统工艺、非遗文化、艺术疗愈等多个前沿领域,突出项目驱动、校企协同、工坊实训等教学特色,部分课程将在博物馆、企业、社区等实地场景中开展,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与社会连接。
在课程讨论环节,各课程负责人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喜马拉雅铂泰增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总监王轲也从行业需求角度出发,对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湖北卓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守彪就社区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提出了宝贵建议。
杨剑君院长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艺术与科技”微专业是学院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响应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举措。他要求各课程团队进一步加强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与前瞻性,深化校企合作,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确保微专业高质量落地实施。
此次推进会的召开,标志着美术与设计学院在跨学科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方面迈出坚实一步,为构建具有湖工特色的“艺术+科技”微专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